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领导 | 部门简介 | 师资队伍 | 本科教学 | 学术科研 | 学生工作 | 学院新闻 | 学院映像 | 公示公告
公 告
新闻传播学院确定党员发展对象... 2025-05-19
新闻传播学院2025年本科生选拔... 2025-05-17
关于公布新闻传播学院2025年本... 2025-05-17
新闻传播学院2025年本科生选拔... 2025-05-10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本科教学>>新闻学专业>>正文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评论班赴大庆油田、中国一重开展实地研学
2024-11-12 09:09 新闻传播学院 

11月5日—6日,由黑龙江省总工会宣教文体部联合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劳模工匠进校园之黑龙江大学师生走近劳模工匠活动”在大庆油田和中国一重两家企业同时举行。我院老梁新闻评论班的十余名同学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深入到企业车间、班组进行实地采访,与大国工匠、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先优模”群体进行深入采访,用青春的视角、专业的文笔在生产一线上了一堂鲜活的“思政教育+新闻实践”课。

一、思想的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进行深刻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意见”明确“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纳入大思政课工作体系”。此次我院学生深入的大庆油田和中国一重都是在共和国发展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企业,也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标杆型企业。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致信祝贺;今年国庆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又给他曾经亲自考察过的中国一重产业工人回信,勉励大家“继续为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中国一重,同学们沿着总书记走过的足迹实地参观了中国一重展馆,亲眼见证了重型容器、冶金设备、锻压装备、工程装备等大国重器的生产过程,了解了“中国一重”为共和国生产的各种“第一”。在大庆油田,同学们在生产一线、创新工作室等地亲身感受了被总书记嘱托要“肩负起当好标杆旗帜”重任的大庆油田如何在新时期传承好、发扬好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在采访过程中,同学们在劳模工匠的工作岗位上聆听了他们的宣讲,近距离地感受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具象化体现。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刘丽,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冯永亮,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宏祺等“先优模”人物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同学们讲述了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用踏实劳动为党和人民做贡献,为自己铸就不平凡的人生。在寒冷的野外作业现场,在嘈杂的车间之中,同学们感受着劳动者的坚守与付出,更体味着他们干一行爱一行,做一行精一行的坚定信念。

二、业务的锤炼

为了让本次活动取得实效,活动开始之前,指导老师就为同学们进行了专题培训。每位同学不仅拿到了相关企业的资料,更是得到了分工负责的选题。拿到选题后,所有同学都按照新闻实战的要求进行了采访前的准备,大家通过查阅资料、拟定提纲,对自己即将采访的企业和人物进行充分了解。甚至是在前往大庆油田和中国一重的路上,大家还在修改自己的采访提纲。到达两家企业后,同学们按照既定规划开始采访工作。张博同学和支京阳同学承担起“随行小记者”的责任,其余同学们也在劳模工匠、一线工人的面前坐下来,听着他们讲述曾经的故事。“您是怎么扎根在一线这么长时间?有什么支持着您吗?”“您觉得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具体是怎么体现出来的?”“您想对青年人说些什么?”……采访后,同学们既对劳模工匠所说话语感到敬佩,又懊悔于自己在采访的时候忽略了某些方面的细节。

“能自己做就自己做,要把自己打造成复合型人才。”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宏祺对同学们说。通过对王宏祺的采访,2022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何颖同学知道了“创新”的意义是什么。而对于自己,何颖同学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她也要学习王宏祺的精神,迎难而上、精益求精、敢于创新。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学采访活动,学院派出了张世光老师和李翯老师全程陪同、指导。两位老师在采访现场认真观察同学们的一举一动,大家的每个问题是否有效,现场观察是否到位等情况都被两位老师悉数记录下来。经常是刚刚离开一个采访点在赶往下一个采访点的路上,两位老师就在车上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了点评,并对后续采访如何改进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只有真正走进工厂内里,与300度高温的铁水面对面,我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些一线工人的不容易。不到实地看是不会有这样的感受的。”2023级新闻学专业的李新华同学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行字。

三、平台的扩展

近年来,我院不断搭建平台,创造各种实习实践的机会让同学们“走出去”,到广阔天地中锤炼意志、锻炼品质、操练业务。今年暑期,学院组织学生团队分别前往黑龙江省饶河、克山、明水、青冈、兰西等13个市县及省外哈密、伊犁、琼海、东莞、通辽等12个县市。通过组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2024文旅创造营”团队、“走中国·看家乡”专项实践项目团队、“电商实习实训营”团队等共有30余支团队、10余名指导教师和200余名学生参与国情省情采风活动。着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升其专业素养,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够了解国情省情,能够深入行业前沿、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深度实践的平台。不仅如此,学院还通过开办《腾讯视频号内容创作与运营》课程,与文旅部门合作,创造机会让同学们有机会参与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这两座龙江富矿的“开掘”工作之中;连续3年启动“荟闻杯”社会调查大赛,拿出真金白银鼓励同学们走出校园、走向基层、深入一线去发现社会真问题,在锻炼脚力、眼力的同时,更是锻炼大家的脑力和笔力,将学期学到的知识由悬浮着的来自书本中的理念在实践中加工落地。

特别是在研究生教学方面,作为课堂教学和学术能力的重要补充,学院与十余家媒体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深化“校媒”联动,着力打造产教融合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以便让同学们能够有机会去在实践中夯实基础、提高专业技能。一方面,广泛邀请、精心选拔了一批来自报纸、电视、网络等各个领域的优秀新闻传播工作者担任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校外导师;另一方面,建有包括《工人日报》黑龙江记者站、央广网黑龙江、新浪黑龙江等在内的多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在校外导师的耐心指导下,同学们认真参与实践,在增强业务能力的同时,也收获了一大批优秀的实践作品,发表在央广网等多个平台,学院也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了相应的推送。

通过不断搭建平台,创造与实战对接的机会,同学们能够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应用,并通过对实践的反思进一步指导大家深入学习理论。

此次开展的“走近劳模工匠”活动是学院与黑龙江省总工会宣教文体部共同开展的,这也是我院首次与黑龙江省总工会联合开展活动,更是我院实习、实训平台的进一步扩展。接下来,双方将在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该项工作,让更多的同学能够脚踏实地地进行采访和写作,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质新闻作品。(新闻传播学院供稿)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电话:0415-86608114  邮编:15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