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部门简介 | 师资队伍 | 本科教学 | 学术科研 | 学生工作 | 学院新闻 | 学院映像 | 公示公告
公 告
新闻传播学院第二十八届“校园... 2024-03-21
关于推报2023年度全省“五四红... 2024-02-28
关于推报2023-2024年度“中国大... 2024-02-28
新闻传播学院预备党员转正公示... 2023-11-26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本科教学>>新闻学专业>>正文
行走的马新观教育丨第二届“荟闻杯”社会调查大赛活动纪实
2024-04-30 17:00 新闻传播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上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作为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在课堂的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开展扎实的新闻调查和田野调查,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在实践中增长“四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传播学科的灵魂所在,学生们在课堂中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容一定要在实践中检验。

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新闻传播学院开展了第二届“荟闻杯”社会调查大赛。在上一届“荟闻杯”社会调查大赛的基础上,本次社会调查大赛中,48个小组踏遍祖国各地,他们去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寻找红色基因、去往贵州安顺寻找非遗的足迹、去往重庆市渝中区寻找各种历史人文景观、去往辽宁省建平县进行乡村振兴调研……他们纷纷下到基层去,拿起他们的笔,打开他们的相机,记录改革开放,记录时代变迁,记录人民生活,记录基层烟火。他们深入地进行社会调查,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马新观课堂”。

媒介绘万象,传播谱华章

在这个信息交织的时代,媒介以其独特的魅力,将万千世界浓缩于方寸之间,又通过传播的力量,将文化的华彩篇章传颂千古。从古老的印刷术到现代的数字媒体,媒介的演变不仅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更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每一次媒介的创新,都带来了一场文化与社会的革命,让人们在信息的海洋中畅游,感受着知识的力量与文化的魅力。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媒介与传播更显得尤为重要。它们如同社会的脉搏,跳动着时代的节奏,也承载着人类文明的智慧与情感。让我们共同探寻媒介与传播的奥秘,感受它们带来的无限可能与美好。

文化风潮涌动,媒介素养深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媒介与文化交织的时代,我们青年学子肩负着重任,深入探寻乡村文化的新脉动,细研媒介素养的新面貌”。

钟慕珍、徐佳明、安思蒙小组深入探寻女性之声,他们精心设计线上问卷,聆听女性对“女性优先”等议题的深度思考与真挚情感。走进女性生活,面对面交流,让调研过程更接地气,内容更情感化。在马海龙的智媒时代媒介素养调查中,他深入华北城乡,记录媒介素养概况,发现智能化媒体改变生活,媒介素养水平参差不齐,但计算机通识知识在提升媒介素养方面作用显著。易捷、郑钿葳、路琼达小组则深入研究“东北文艺复兴”议题,探索文化新闻传播之道,他们细心聆听读者的声音,挖掘观点的情绪价值。而赵烁的调查则聚焦于媒介化交往中的“糊弄行为”,揭示其动因与实践效果,反思媒介技术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这些社会调查活动,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乡村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媒介素养的发展现状。我们感受到了乡村女性的力量与智慧,见证了智能化媒体对生活的深刻影响,也探索了文化新闻传播的新路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媒介化社会中的交往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需要更加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真实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农民、与居民、与读者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我们用心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体验他们的生活变迁。每一次的探寻与发现,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个多彩的世界,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为乡村振兴、为媒介与文化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

B511D

钟慕珍、徐佳明、安思蒙正在进行调研

何茜、燕康乐、薛俊妍在贵州安顺进行调研

陈潞、张艺茹、支月正在进行调查

媒介影响细究,应用实践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思想基础,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在探寻媒介影响的旅程中,我们青年学子深入实践,细究媒介应用,感受其深刻的情感影响与社会价值”。

陈潞、张艺茹、支月小组深入听障群体的数字生活,探寻他们在社交媒介上的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他们倾听内心的声音,感受情感的波动,揭示这一特殊群体的沟通密码。刘舒雨、袁艺唯小组走进上海与南昌,与流动儿童面对面交流,探寻他们在社会结构中的共有困境,感受媒介如何成为他们连接世界、表达自我的桥梁。赵雅楠、何佳佳、张源娇小组走进大学校园,倾听大学生们在微信社交负担下的真实心声,思考如何在媒介时代为年轻人创造更健康的社交环境。吕娇娇在偏远乡村聚焦网络媒介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关注他们内心需求,引导合理使用网络媒介。李曼玉深入哈尔滨,探寻短视频如何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深化对城市的了解与认同。刘子懿在冰雪雕塑形象研究中,用心观察和记录每一座雕塑的形态与细节,感受媒介物质性对雕塑形象的影响。

这一路走来,我们深刻感受到媒介的力量与影响。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更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情感和价值观。我们与不同群体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用心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体验他们的生活变迁。每一个调研活动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媒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为媒介与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

在这次媒介影响细究、应用实践探索的旅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媒介的力量与影响。它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更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情感和价值观。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媒介的奥秘,挖掘其潜在价值,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吕娇娇正在对留守儿童进行调研

岁月静好中,养老新篇续

养老,绝不仅仅意味着为老年人提供物质生活的保障,它更是社会文明进步与人文关怀的深刻体现。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我们深知养老事业的重要性,并始终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全面、人性化的养老体系。我们希望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为每一位老年人打造一个温馨、舒适、安心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晚年能够享受到真正的幸福与安宁。这不仅仅是对老年人的尊重与关爱,更是我们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同学们也关注到了养老的相关问题,做了一系列社会调查。

时光深处温情守,岁月静好伴老行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在这份深情的责任驱使下,我们青年学子深入乡村,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养老的调研活动,用心感受老年人的生活,用情陪伴他们的时光。

宋佳欣、席英铭、马雯姝小组深入泰康县奥林乡杏树岗村,接地气地走进村民家,倾听老人们关于医疗保障的心声。他们记录下老人们的期盼与担忧,深切感受到他们对健康生活的渴望。程毅洁、黄文丁、马岩哲小组则跨越北京、重庆等地,探寻老年基础设施的现状,他们的脚步紧贴大地,情感真挚地与老人交流。曲影、王施璇、李彤小组走进黑龙江绥化市黎明乡托公村,用真诚和耐心倾听老人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王启帆、张传莉小组聚焦于农村老年群体在数字时代的区隔与融入,他们深入调研,听到了许多令人动容的故事,也看到了希望与温情。

在这场调研之旅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需求。他们渴望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希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期待融入数字时代。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温暖人心的场景:有的老人虽然生活清贫,但乐观向上;有的子女虽然工作繁忙,但不忘陪伴父母;有的村庄虽然资源有限,但努力为老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明白,养老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情感上的陪伴和精神上的支持。我们应该尊重老人的生活方式和选择,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丛祺、汪姝含、付越正在进行老年人数字贫困的现状及治理调查

数字浪潮唤新声,老年时代奏新曲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老年人如何融入数字生活,享受数字红利,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近日,我们的青年学子深入社区、养老院和家庭,开展了一系列关于老年人数字生活的调研活动,用心感受他们在数字浪潮中的挣扎与期待。

丛祺、汪姝含、付越小组深入社区和养老院,与老年人面对面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困惑和期待。面对智能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老人们普遍表现出陌生和畏惧。然而,在调研中,他们也看到了希望的火花。有些老人开始尝试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眼中闪烁着对新知识的渴望;有些子女主动教父母使用数字设备,用数字反哺的方式传递着亲情与关爱。朱禹潼在齐齐哈尔市的社区和家庭中,感受到了老年人的孤独与渴望,她学会了用更加成熟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也学会了用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去关注他人的情感需求。彭文卓则穿梭于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探寻老年人在数字世界中的生活轨迹,发现社交媒体不仅是他们获取信息的工具,更是他们情感交流、寻找归属感的平台。

这次调查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老年人的数字贫困问题不仅仅是社会责任,更是情感关怀的缺失。每一个老人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的幸福与安宁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他们意识到,关注老年人的数字融入问题,不仅是对他们的尊重与关爱,更是对他们自己情感的一种提升。在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的过程中,他们也收获了无尽的温暖和感动。

乡野新风起,民生乐章扬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经济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一批批有志之士投身乡村建设,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谱写着乡村发展的新篇章。与此同时,科技的飞速进步和市场的日益开放也为乡村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这股发展热潮中,同学们也积极投入到了乡村经济的社会调查之中。他们深入农村,与农民面对面交流,亲身感受乡村经济的发展与变革。

宋佳欣、席英铭、马雯姝正在对村老年人医疗保障问题进行调研

乡村经济新脉动,发展变革谱华章

同学们带着对乡村的深厚情感,深入乡村的每一寸土地,与农民们面对面交流,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田野。

王家培同学深入高速公路施工现场,与农民工们并肩劳作,感受到了他们为家人幸福而默默付出的艰辛;史宇彤、董宇彤小组则跨越千里,来到辽宁省建平县,她们在田间地头与农户们围坐交流,见证着电商直播如何为乡村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与此同时,张思微、周梦婷小组踏上了五常市的调研之旅,她们与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数字化农业的浪潮中探寻着农业生产的新变革;而张鑫同学则深入北大荒青龙山农场,与农民们共同感受着丰收的喜悦,也体会着农业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

这四个小组,虽然调研的方向不同,但他们都以接地气的方式深入乡村,用心感受农民的生活与情感。他们在与农民的交流中,不仅了解到了乡村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更看到了农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这次社会调查,让同学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通过一系列社会调查,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乡村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他们看到了乡村经济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也看到了农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王家培正在对农民工福利待遇及工作环境改善现状进行调研

朱禹潼在齐齐哈尔市进行调研

乡村产业细研析,社会互动谱新声。

在探寻乡村产业之路的旅程中,青年学子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们面对面交流,用脚步丈量着乡村的每一寸土地,用心感受着农民的情感与生活。

李雨桐同学在黑龙江省A村,见证了新媒体技术如何跨越时空的界限,为留守家庭带来情感连接;陈映儒、姜昊楠、马思羽小组则置身于海南乐东的芒果园中,目睹了农民们与农药共舞,用辛勤的汗水守护着乡村的丰收。与此同时,高嘉茁、代玉玲小组深入一面坡镇长营村与镇北村,既见证了莓果地里村民们忙碌采摘的身影,也感受到了文化产业为乡村带来的新变化。在这些调研中,学子们不仅了解了乡村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更深刻感受到了农民们的辛勤付出与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调研过程中,他们发现乡村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设备老化、品质不稳定等问题亟待解决,资金缺乏也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然而,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青年学子们为乡村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他们与农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共同探讨产业发展的新路径,用智慧和汗水为乡村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收入来源,更为乡村经济的繁荣注入了新的动力。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关注乡村发展,为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注入更多活力,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赵雅楠、何佳佳、张源娇正在进行调查研究

王启帆、张传莉正在对农村老年群体数字区隔和融入进行研究

青春梦飞扬,家国情深长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此次荟闻杯调查大赛中,几个小组的成员以“青春、家国情怀”为命题,展开了调研与实地研究。

家乡建设,有你有我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无疑是促进其家乡发展、黑龙江发展的关键一环。有你有我-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调查小组,走进家乡区政府及社区开展了相关的实地调研与线下采访工作。

在探讨大学生回乡就业的话题中,小组成员深入了解了大学生的内心感受与现实压力。大学生回乡工作,既有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幸福感,也面临着工作带来的挑战和压力。他们的心声和努力,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状态:在幸福与压力的交织中,铸就了一份对自己职业选择的执着与奉献。

为期几天的调研与采访,项目组成员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意愿和现实情况,以及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扶持措施,同时让大学生了解相关政策,拓宽其就业渠道与就业选择,积极投入到家乡建设中,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魏润琪、葛羽萌正在对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与婚姻观的联系与区别进行调查

赵冰、高珊珊正在对当代青年认知分析进行调研

史宇彤、董宇彤在辽宁省建平县进行调研

学云环精神,做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而且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弘扬家乡文化”调查研究小组深入佳木斯地区,来到云环小学,前往佳木斯烈士陵园,开展对云环精神和佳木斯文化的社会调查。

在调研期间,小组成员们还开启了一场线上课堂,为想要了解云环精神的大学生,讲述了怎么理解云环精神的内涵和如何弘扬家乡文化。红色基因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学习和传承云环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人文情怀根植在大学生的心里,学习云环精神,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通过学习和实践,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程子桐、赵沙、艾莹正在对“蹭老式消费”现象进行调查和研究

蒋君親、贾舒婷正在重庆市渝中区进行调研

汤成成、付新淞、王圣杰正在对新闻传播学院学生辅修二学历进行调查

“声”逢其时,“声”不逢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相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都承载着社会的喜怒哀乐,传递着智慧和幽默。然而,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相声艺术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寒假期间,小组成员就来到了天津著名景点五大道,进行了街头路人随机采访以及去茶馆现场听相声并且进行感受。

在调研中,小组成员发现天津相声在表演中常常涉及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通过幽默的方式传递正能量和积极的价值观。这对于青年群体来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人生和人际关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通过观看和学习相声,年轻人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厚植家国情怀,激扬青春理想,是每一个青年人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国家、回报社会,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本次调查大赛,几个小组围绕着“青春梦飞扬,家国情深长”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调研采访活动,相信本次大赛过后,他们更能读懂家与国的辩证法,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用奋斗托举美好的未来。

张瑞、李璐正在进行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调查

徐春鹤、王淼正在对冰雪季城市建设与消费进行调研

谢纯溪、徐烨、郭旭蓉正在对哈尔滨早市美食短视频对城市形象的建构进行研究

文旅绘新篇,创意绽芳华

新年伊始,我国文旅市场生机勃勃,从北方冰雪旅游到南方“花海经济”,文旅融合新业态不断涌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关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而在本次的调查大赛中,几个项目组的成员们就背上行囊,踏上了祖国大好河山的走访之旅。

璀璨“冰城”,燃情亚冬

在2022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之后,人们对冰雪的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冰雪文化和冰雪运动进一步走入大众视野,冰雪季城市建设与消费备受关注。在即将到来的亚冬会中,哈尔滨作为承办方,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在此背景下,几个小组成员带着选题在哈尔滨展开了调查研究。

其中,一个小组的成员们实地走访了中央大街、松花江冰雪嘉年华、红专街早市和冰雪大世界等热门旅游景点,观察现场的基本情况,切身感受景点的服务、现场的调度和游客热情,这次现场的实地走访为小组成员后期的现场采访提供采访素材,也让小组的成员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另一小组则将目光聚焦到了“旅游智慧化”方面,围绕着“智慧赋能”展开了实地调查工作。根据黑龙江省智慧文旅小程序“一键玩龙江”的旅游路线,小组成员踏上了对智慧文旅赋能情况的走访之旅。

哈尔滨在智慧文旅方面加强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无线网络覆盖、智能导游系统、电子支付等。游客在景区内可轻松享受网络服务,通过智能导游系统获取景点信息,使用电子支付完成门票购买和餐饮消费。此次智慧景区调查之旅让小组成员们更加深入的探索了哈尔滨智慧赋能文旅的现实情况,了解到了大数据时代文旅发展的新变化和新成就,龙江文化旅游数字化智慧管理运营水平会进一步提高。

哈尔滨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冰雪旅游目的地,其冰雪旅游形象影响着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前来体验。而随着2025年亚洲冬季运动会将在哈尔滨举办,以及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和视察黑龙江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哈尔滨市特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引领潮流的国际文化旅游城市和辐射全球东北亚国际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哈尔滨的冰雪旅游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宋鑫、郭晓艺、崔睿正在对新时代的家庭生育观念进行调研

走访红色遗迹,探寻红旅发展

文化能够凝聚国人力量,促进民族团结向上,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的时代,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分支,日益成为我国发展文化事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红旅探寻小分队”成员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开展本次调查活动。

时代的发展不断向前,红色文化作为过去峥嵘岁月的时代见证,不应该被新生代群体抛诸脑后。红色场馆作为宣讲红色文化、留存红色记忆的最佳载体,对“Z世代”的素质教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项目组对牡丹江地区的红色文化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挖掘红色资源在新时代的最大效益。

小组成员希望通过调查红色场馆的现状及问题,研究Z世代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有效的红色文旅品牌传播策略,对于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传承红色文化、增强Z世代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都书博、邵安然、谭心然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调研

燕康乐、刘秋葶、李胜宇正在贵阳市进行调研

历史的回声,未来的展望

翻开中国历史的扉页,红色是我们永恒不变的底色,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小组成员踏上了对贵阳红色景区的调查之旅,深入息烽集中营、达德学校、贵州省工委旧址以及红飘带等贵阳红色景区,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

身处大山中的贵州贵阳作为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建设的站点之一,在如今除了承载着过去的历史记忆与精神力量,还有着在大开发背景下科技思想发展的缩影。新兴的技术与历史的沉积所碰撞形成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为原本在历史中沉淀下的革命精神与文化增添了新时代的创新精神,是会形成了更加符合时代课题的、社会与人民更有共鸣的新时代长征文化的道路。

这次红色景区调查之旅让小组成员对未来红色景区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和信心。他们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红色景区将会更加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化的传承性,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身感受到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同时,红色景区也将会更加注重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次的调查不仅让小组成员们感受到了了红色景区的当地风光,更让他们在心灵深处产生了许多感悟和思考。

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而这几个小组以“文旅绘新篇,创意绽芳华”为主题,展开了实践调研,真正的用脚步丈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用专业知识书写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高婧雯、张萌正在对哈尔滨旅游业机制进行调研

卫宇鹏、陈虹池、雷江北正在对黑龙江冰雪旅游负面舆情及对策进行研究

第二届“荟闻杯”社会调查大赛专题实践活动到这里就圆满结束了,共有48个项目小组,10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参与到其中,最终共47个项目成功结项。

本次专题实践活动是一次“行走的马新观课堂”,真正的让新闻的专业课“走出去”“动起来”,将专业知识与田野实践相结合,让大学生走进基层,感受百姓生活工作状态,不再拘泥于课本和教室里,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调研中进步,在烟火气中受教育。同时,这也是新闻传播学院始终坚持的推进人才培养“融合模式”改革和以“课赛一体化”为基础的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以实践和竞赛来检验教学成果。今后,我院还会组织更多的专业竞赛和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期待老师同学们积极参加!(新闻传播学院供稿)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电话:0415-86608114  邮编:15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