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领导 | 部门简介 | 师资队伍 | 本科教学 | 学术科研 | 学生工作 | 学院新闻 | 学院映像 | 公示公告
公 告
新闻传播学院预备党员转正公示... 2025-06-18
新闻传播学院确定党员发展对象... 2025-05-19
新闻传播学院2025年本科生选拔... 2025-05-17
关于公布新闻传播学院2025年本... 2025-05-17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学院新闻>>正文
新闻党建|我院学生第二党支部观看感动中国心得感悟
2022-03-16 22:09  

有一些人,他们虽然生活困苦,手脚残疾,却主动放弃低保,凭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有一些人,他们突破了年龄的限制,忍受伤痛,继续在自己的舞台奔跑;有一些人,他们努力坚守在祖国最前线,负伤归来仍斗志昂扬,著成《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励志后人。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我见到他们在困境中的孤勇,那种永远不向现实低头,在各个阶层努力奋斗,散发着闪亮的刻苦精神光芒。他们的故事讲不完,永远激励着我们,是我们党员行动的标杆。(黄玲珠)



平凡且高尚,在这次感动中国的观看中,我再一次体会到了中国人的伟大与坚强。中国人深埋在骨子里的,不仅有奉献,更是一种对事情锲而不舍的执着。从起点到现在,我们一直在逐梦的路上,追逐着自己的梦想,追逐着中国梦。我们每个人都是渺小而伟大的,在为了中国未来的道路上,我们都在一起奋斗。燃烧的是中国心,是中国人的热血。在观看今年的感动中国之后,我对自己的党员身份的认知更加深刻,也清楚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任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要更加承担起身为当官的义务,帮助他人,成就自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陈怡佳)



有一种感动,让我们心潮澎湃;有一-种感动,让我们为之鼓舞喝彩,这种感动称为一人间真情,再度观看《感动中国》。使我再次真情感动,了解那些平凡世界的伟大人物。他们,是那春天和煦的阳光,折射出闪耀的七彩光芒,那样的炙热与耀眼。他们,向我们传递了一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浪的执着,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岛在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三十二年驻守开山岛。王继才,王仕夫妇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缺衣少食,植物都难以存活的海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海防事业,现如今的海岛已经树木成林,鲜花盛开。


六年如一日的坚守在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 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授张玉滚,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这些人物他们给我们留下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思,去学习。


也许现在的我们无法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伟大事迹,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你会发现你的身边时时 刻刻都存在着感人至深的事情。《感动中国》 带给我的是一种深深的敬仰,是一次精神上的沐浴,就像是一场一次年度充电,我的心灵在充实。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崔佳名)



《感动中国》中平凡又伟大的普通人,无愧于殊荣。他们用善意、使命、勇敢、毅力升华了自身,也标注了新时代的价值坐标,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醒目的精神标识。创华人获大奖之先河的杨振宁,在乡村振兴中创造辉煌的张顺东、李国秀夫妻,冲出亚洲速度的苏炳添,用坚强意志和为民情怀书写着“极限人生”的朱彦夫,立志投身航空事业的顾诵芬,展现香港不为人所知扶贫故事的陈贝儿,创造高原医学史奇迹的吴一天,从无声中突围的江梦南,一辈子为国家深潜的彭士禄,让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的航天追梦人都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无怨无悔的付出的满腔浓浓的爱意书写出中华民族美德的壮丽画卷。(高钰琪)



感动中国,有多⼈⽤⾃⼰的⾟勤付出,⽆悔奉献只为给⼦⼥、社会、⾝边的⼈带去⼀份未来,⼀份温暖,⼀份快乐。


感动中国,虽然隔着屏幕,但感动中国的夜晚有多少⼈为荧幕中那些感动⼈⼼的事迹所流泪。


感动中国,我们的⾝边⼜有谁跟他们⼀样在默默付出。只是我们不知道。但我们也许能跟他们⼀样,我们同样是炎黄⼦孙,我们同样有传承千古的⽂明。


感动中国,也许我们能感动未来。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因为那些默默奉献的⼈们,世界才会继续。因为那些⽆私付出的⼈们,⾝边才有感动,已致感动了整个中国。(葛馨阳)



在我们身边,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为了人民,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在《感动中国》里,就有这样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张桂梅。张桂梅看着那些山区里的女孩无法上大学,无法受到高等教育的时候,立志要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她拿着自己的证书和奖状,向街上的行人们筹资。


有时人们会给她一块两块钱,但更多的人对她的请求都拒绝了。就这样,她努力了五年却只筹到了一万元。终于有一天她通过一个记者向世界吐露了她的梦想,人们纷纷慷慨解囊,张桂梅心心念念的女子高中终于建成了,还招来了16位老师。


虽然女子高中是免费的,但人们还是不愿把女孩们送到这里来上学,于是张桂梅一家一家请,一家一家劝,将那些女孩带到了女子高中。但她并没有利用来赚钱,而是把它无偿献给了国家,给战争中需要治病的人带来福音。多年之后,当一位记者问到这位发现镭的科学家最想要什么时,她竟然回答说:“一克镭,我的实验需要它。”这让全世界的人深感震惊。也让我着实惊讶,她们虽然是不同领域的人,但她们都是无私奉献、令人敬佩的伟人!(何然)



在观看《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更深刻体会到“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的真谛。2021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大科技成果灿若星河,脱贫攻坚成果显著,奥运赛场健儿们抢金夺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亚洲飞人苏炳添,双耳失聪的清华女博士江梦南等10位人物都在各自的岗位发光发热。虽然有的人只是平凡的普通人,虽然他们历经疾病与痛苦,但是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刻苦钻研的精神铸就了伟大!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应该向他们学习,以平凡铸就伟大,起到良好的带头模范作用。(李百灵)



《感动中国》以平凡人物的生活故事传递给我们不平凡的人生价值与生命真谛,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向人性“善”的方向前行。只有一个精神丰实的民族,才能创造人类成长史的跨越,只有一个懂得精神价值的国度,才能推动世界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在今年《感动中国》, 我们又一次被中国航天事业的功绩所震撼。航天追梦人,赤心贯苍穹。中国航天人对宇宙探索的精神感动着每个中国人,探索宇宙,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不变的追求与浪漫!未来,中国航天必将走得更稳、更远!(李响)



英雄来自人民,平凡成就伟大,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代表着最默默无闻却绝不平庸的中华儿女,他们用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中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看完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后,我的内心也受到了神圣的洗礼,看完之后,我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在用一点一滴的小事去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


其中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中国飞人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以九秒八三的成绩打破了亚洲记录,在颁奖典礼中,感动中国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世界屏住呼吸,他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并跑出了亚洲速度。


另外,还有将毕生奉献给科学的杨振宁,身残志坚的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时代的楷模朱彦夫,飞机设计专家顾诵芬,深入十个贫困县了解各地民生的陈贝儿,以及高原专家吴天一、永不服输的清华博士江梦南、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还有不断探索的中国航天人。


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成就自我,创造传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热忱撒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社会变得更加有爱。(刘丹)



总有一群平凡的普通人不加粉饰便能传唱时代,催人奋进。彷徨时,他们用行动描绘坚定;怀疑时,他们用忠诚表达坚信;迷茫时,他们用担当书写坚守。他们是中国脊梁,是良知,是责任,是偶像,是十四亿国人的表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仅是凭着悠远千年的辉煌过去、广表疆域的泱泱大观和GDP的持续攀升,更要依靠这些有情有义、敢于担当的中国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精神价值的承载者和传扬者。我们当代青年更要向他们学习,磨炼心智,砥砺前行。(徐滢)



“感动中国”里的每位人都让我们感动和敬重。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的何玥。何玥因患脑瘤晚期,被确定为脑死亡。她的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肾脏和肝脏进行捐献。他的两个肾脏和一个肝脏被分别移植到了两位尿毒症患者和一位肝病患者体内,使3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荣誉“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被无数人称为“最美女孩。”通过何玥这件事,让我感到一个年仅12岁的女孩,小小身躯竟然能释放出这么强大的力量。让年龄相符的我们,感受到她的勇气、坚强和奉献精神。她用生命的终结,来延续着另一场生命的开始,也让我对“美丽”有了新的理解,她不是表现在外貌上,不是在衣服的品牌和时尚感,而是完全是内心里散发出的“自然美”。(张文莉)



在观看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感人事迹后我认为这里全面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精神风貌,那些平凡英雄的精神事迹感人至深,人格力量更是震撼人心。


比如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他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取得了多项顶尖的科学成果,使他背后的“中国”二字越发熠熠生辉。他始终关心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中国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而彭士禄、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中国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等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既呈现出普通百姓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又实录了社会变迁、时代前进的铿锵足音,其中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力量,穿透时光的隧道,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我们青年人要时刻学习这些“平民英雄”彰显的坚强、自信、乐观精神,自身要向榜样想学习,有着强大的精神动力不断为社会进布发展做出贡献,与祖国同心同向,一起向未来。(赵茜梅)




(新闻传播学院供稿)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电话:0415-86608114  邮编:15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