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漂到海归”,哪怕条件艰苦,也要扎根于故土;即便积劳成疾,也要工作至最后一刻。这就是黄大年式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全国高校教师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等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
对此,我深有感触。作为全国高校教师中的一员,我时时刻刻以黄大年为榜样,在学生工作中潜心治学,在服务学生的方法上开拓创新。教师,传道受业解惑也。教书育人、为学生解决问题是我们的天职,不断地修养自身是我们的责任。我自当学习黄大年教授不畏艰苦,不慕名利的精神,并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深入执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永远保持教育的初心,牢记我们培育英才的使命。
——衣玉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黄大年有几个特别的绰号,“另类科学家”“科研疯子”“拼命黄郎”,无论哪一个绰号,都是黄大年的真实写照。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刻苦钻研、勇于创新,面对困难永不放弃,才有了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的重大成果。同样是干事创业,而黄大年却能把科研这项事业干的淋漓尽致,可谓是“自燃型”人才的模范典型。
——李群

影片《黄大年》呈现了著名地理学家黄大年放弃优越的国外生活条件,毅然回到祖国,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创造无数奇迹的先进事迹。他为祖国赤胆忠心、鞠躬尽瘁,却年仅58岁离开人世。一位科技工作者的敬业精神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同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教师,我们只有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才能让这种精神薪火相传,才能成就更有价值的人生。
——刘萍
学习黄大年团队精神,让我感受颇多,黄大年同志坚守岗位,追求梦想、不知疲倦,争分夺秒、唯恐落后。“把科研当作‘情人’”“每年出差130多天”“经常吃了速效救心丸搞工作”,7年间,黄大年和众多科学家一齐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因此,我们要学习黄大年同志,加强科学研究,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
——杨悦
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自己这份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白了心怀“国之大者”,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字字饱含对于国家教育事业的期盼,今后,我将不忘初心,沿着黄大年同志的足迹砥砺前行,同全国高校广大教师一道,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努力培养敢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人才。
学习党史,让我感慨良多、受益匪浅。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天生具备的,需要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才能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力求把握机会,拓展未知领域,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完善知识体系结构,以适应新的挑战。
——李庚
(新闻传播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