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我本科是黑大的”
(2013级传播学毕业生 研究生:兰州大学)
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天,只记得第二天是中秋节,当天是一个上完课就可以回家的日子,我打算抄近路钻过学校的铁栅栏回家,却不小心被上面未处理干净的铁块刮破了头,冒出了血丝,我边走边为自己的不小心而生气,再加上当时处在保研焦虑症中,心情超级郁闷。回家不久,最终的保研名单便正式公布了,很高兴那里有我,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后来一直感慨,当有坏事发生时,好事可能也已经在路上了!
短暂的欣喜过后,马上投入了研究生推免的事宜中。说起那段保研之路,低开高走,有点心酸有点难忘。
在哈尔滨读了好多年书,再加上出于对江浙的喜爱,渴望自己去外面闯一闯,于是综合一切,当时一心想去长三角某211读书,一个感觉离自己不算太远的211院校。但是,几天的煎熬过后,复试通知还是没有收到,在各种不确性中,我不断给该校招生办打电话,多次后总算得到一个肯定的回复,我那批次的人已经发完复试通知,没有收到的话就已经out了。当时有点意外和奔溃,没想到自己连复试的机会都没有拿到。心有不甘的我又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我想要报考导师的联系方式,想要为自己再争取一次。最终通了电话,他很有耐心也很诚恳,结论就是今年他们学校太火了,报考的人太多了,非211学校的学生是不收的。确实是的,印象很深的是,与我同在一个推免群里的某边缘地区211院校(PS:新疆大学,海南大学)的两位同学都进了复试,但我没有。
那可能是我保研最深刻的一段经历了,清晰记得我坐在寝室床上边哭边和室友抱怨:我竟然连211学校的筛选都没通过,她们怎么就这么厉害,非要211以上的学校?我的母校虽然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我们并不差!我们一样的上课,一样的参与实践,一样的寻求创新,一样的努力渴望成长,为什么要这么绝对,这么没有包容性,连证明自己的机会都不给?现在回想起来也没什么,保研之路受挫被拒是必经之路,每个学校的判定标准不一样,不必要为一所学校的绝对而纠结难受,但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真的是一种满心期盼意外落空的绝望。
当时的这个插曲让我对于学校的筛选有点灰心,但还是在坚持选择自己想去的。后来报了上海大学,暨南大学,兰州大学,很顺利的都收到了复试通知,兰大是我唯一参加了复试的学校,一切也都很顺利,复试不久便收到了待录取,一是不想再继续煎熬了,再加上自己也喜欢这所学校,被当时复试老师的亲和所吸引,也满足我对地域(江苏南通校区)的要求,还是一个在这个层次超过某长三角211院校的985,没太纠结的就点了待录取,至此推免也算是正式告一段落。
我相信既来之则安之,上天总会有最好的安排,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来到这里,换了新的环境,有了新的同学,有了联系更紧密的导师,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每一天都挺充实和开心,从未为自己当初的选择而后悔过。如果你要问我本科和研究生学校有什么区别,我只想说还是一样的上课,一样的朝九晚五,变化了就是研究生学校的学习氛围更浓了,课余活动变少了,学术更加自由了,可能今天跟导师出去开个会,明天跟着导师一起出去拍东西,实践的机会更多了! 985.211在某个层次很重要,但它在某个层次也并不重要,若得之你幸、不得也不必放大它的重要性、为自己是双非而担忧焦虑,在任何环境下都是事在人为,不会因为你在双非院校,学到的知识就少了,身在任何地方,只要我们掌握了该掌握的,做到了自己该做的,最终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不会差!何况,我们在黑大的新闻院!
这是我离开黑大的第114天(PS:十一当天第100天),来到兰大的第45天,(PS:9-1到校),开学至今,很多次被问到你本科哪里的,什么专业的?您好,我来自黑龙江大学,是传播学专业2013级的毕业生。我承认,它不是211,它在大东北,它有很多不足,但它是我的母校,他教会了我独立学习;他为我的新闻理想启航、为我现在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我有了充足的理论基础;他给予了我保研的机会,让我今天有机会坐在兰大的教室里上课!我时刻记得那些年在学生会体育部、在校党委宣传部、在院新媒体中心的工作经历,所有的这些陪我走过了人生无比灿烂的四年,构成了我青春的最重要的印记,我怎么能不喜欢,怎么能不骄傲?再过1年,10年,20年,30年……不管身在何处,我相信你们都会跟我一样,自豪的说出:很高兴我本科是黑大的!
(新闻传播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