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驳虎,何许人也?
唐驳虎,凤凰新闻主笔,因对马航MH370事件的精准分析以及领先马来西亚官网的正确预测走红网络,几天之内竟然让凤凰新闻客户端的用户增长了近五倍,也因此被“江湖”称为“唐大神儿”。本期《荟闻有约》邀请唐驳虎走进“有约”访谈室,一起聊聊他的“极客”人生。

记者:我们对您“唐驳虎”的笔名很感兴趣,用这个笔名是不是有什么特殊意义?
唐:开始就是哥们帮着起的,后来就真的觉得这是有特殊意义的,驳虎驳虎,我就想做一个专门驳斥那些唬人东西的人。
记者:据了解,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科生,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弃理从文,专注新闻事业的呢?
唐:我做这个起初也是因为兴趣爱好,上大学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做军事时政类报纸,起初免费投送,慢慢地自愿投币两毛,后来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也就专注于做新闻了。而且理科生的这种更强的理性思维也对我做军事类,航空类的评论起了很大帮助,比如像对马航MH370的预测就是我比较满意的作品。

记者:说到新闻评论,在互联网新媒体如此流行的今天,各类专家,评论员数不胜数,那在您心中,新闻评论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
唐:事实上现在某些评论员的评论有些不疼不痒,也不排除个别专家发表高谈阔论来博取存在感的现象,但就我个人来说,我就希望能够通过我的解说能将一些难懂的知识进行整合,以一种可视化的形式呈现给受众,让大众容易接受、容易读进去、容易理解就够了。比如不久前关于“两会”的报道,我们以几张PPT对高大上的政府文件做了整理,使普通人也能理解读懂,这也是我们凤凰新闻的特色之一,也是我们新闻评论人一直努力在做的。

记者:您的这种可视化、代入式的写作方法值得为我们学习,可是网络上有言论说您的文章都是百度来的,对此您怎么看?
唐:首先我并不是无所不知的,这是事实。尽管我一直在拓宽我的知识面,但是我也没法通晓一切,而且我在写作前的确经常会做搜索,但是我会通过我的职业储备对之进行深入分析。比如你事先一无所知,搜索后你只能得到5%,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懂了5%,你就可以深入剖析到30%,这30%足够我向普通受众更清晰明了地介绍事实了。那些说我只靠搜索的人,能否解释为什么现在没有出现第二个“唐驳虎”呢?

记者:您几天前写了一篇关于“跑男团”在“杭州博物馆”拍摄的文章,本是被“跑男团”三个大字吸引进去的,不想最后居然看了一篇完整的关于国宝“水晶杯”的介绍!这也是您的一种写作风格吗?
唐:其实我平常对文物就有一些关注,但是很多国民对我们国家的文物宝藏的保护度、关注度并不高,那天我得到“跑男团”在“博物馆”拍摄的新闻线索后连饭也没吃就立即赶到了单位,加上我对水晶杯的了解,这才迅速写了“在绝世国宝边上打闹,这群人疯了吗?”这篇文章,希望可以唤起人们对国宝的重视。
记者:媒体人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听了您的见解,我在想,是否只要我们注重积累,也有机会成为真正的“新闻极客”呢?
唐:自然是的。通过讲座我发现这里的学生都很优秀,有自己的想法,也希望你们能一直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祝福你们!
访谈最后,唐驳虎老师寄语新闻学子:“终身学习,保持进步。”祝福每一个有志于传媒事业的热诚人,荟闻有约,下期再见。

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学理论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