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10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尹韵公研究员受邀到访新闻传播学院,在主楼一楼报告厅围绕信息传播发展的历史、技术变革对新闻传播学的影响及学科未来方向为学院师生作专题讲座。学院院长朱志勇主持讲座。


尹韵公研究员从信息传播在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切入,系统梳理了从语言、文字、纸张、印刷术到现代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演变历程。从三星堆文明“千里眼、顺风耳”面具折射的早期信息渴求,到殷商甲骨文、秦汉竹简推动的传播载体革新;从魏晋南北朝纸张普及带来的传播效率提升,到隋唐科举制与信息传播的深度联动,再到历代不断完善的“八百里加急”等驿传制度,相关例证信手拈来。他指出,中国在农业文明时代即已构建起全球最系统、高效的信息传播体系。

在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向中,他指出,AI时代的新闻传播学理论亟待更新,传统的新闻传播理论建立在纸媒、广电时代,难以适配AI时代的多级传播、智能生成内容等新现象,学界应聚焦智能传播、国际传播等前沿领域,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同时,他呼吁新闻传播学师生密切关注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将学术研究与国家发展、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找到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方向,履行服务社会的使命。

整场讲座以丰富的实例为支撑,兼具历史纵深与前沿视野,加深了与会师生对信息传播发展脉络的理解;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贴合现实议题,兼具严谨的学术视角与现实指导意义。在互动交流环节,尹韵公研究员指出,要立足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研究问题,在技术变革中找准个人定位与学术方向,与会师生沉浸在“历史与现实”“技术与人文”的深度对话中,对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方向与研究路径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作为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之一,这场讲座搭建了学科创新发展和专业方向定位之间的桥梁,是学院持续推进高水平学术交流、强化人才创新培养的重要举措。在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创建40周年暨新闻传播学院建院20周年之际,学院将继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做客马新观大讲堂,为学院培养理论根基扎实、学术视野前沿的新闻传播人才而贡献力量。(新闻传播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