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府路74号”融合媒体工作室
工作案例
王威 李俊才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二〇二一年二月
“学府路74号”融合媒体工作室
工作案例
王威 李俊才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学府路74号”融合媒体工作室是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运营的融合媒体平台,主要用于传播学专业本科的“创新与创业”实践。在“学府路74号”的旗帜下,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生组成强有力融合媒体运营团队,致力于提升学生融合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内容策划、制作、运营的能力,取得了融媒新闻传播实践教育的良好效果。目前,“学府路74号”融合媒体工作室包括“@学府路74号”微博、“与数据来”新闻实验室、“小课蚪”抖音号三个新媒体渠道板块。
一、“学府路74号”融合媒体工作室概况
1.“@学府路74号”微博
图1“@学府路74号”微博客
微博客注册于2017年4月。截至2021年2月,微博客共发布1050条微博,其中2019年10月以来发布优质原创精品短视频内容120条。微博客以黑龙江大学门牌作为LOGO,简洁、大方、中正的标识系统蕴含了新闻传播学院师生扎根黑龙江大学,推进优秀网络文化传播,观察、服务社会的精神与追求。

图2“学府路74号”与微博“大V”互粉
“@学府路74号”微博与知名微博大V互粉。目前,@中国青年报、@中国大学生在线、@半月谈杂志社、@新浪公益、@四川共青团、@云南共青团、@黑龙江共青团、@哈尔滨生态环境、@哈尔滨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知名新闻媒体、机构官方微博与“@学府路74号”互粉,相互关注。
2020年6月21日,成功受到“@光明日报”微博关注、互粉,实现了主流媒体渠道的突破。
图3与“@光明日报”微博 互粉
2. “小课蚪”抖音号
“学府路74号”融媒体工作室不断探索新媒体渠道。2019年10月,在“抖音”等短视频渠道流量持续爆棚的情况之下,“@学府路74号”融媒体工作室教学团队,根据专业建设和新媒体新实践需要,研发组建了“重大选题及抖音项目部”,开设了抖音号“小课蚪”(抖音号:2234988569)。“小课蚪”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就增长粉丝1.2万,策划拍摄的#万物表白大赛# 短视频迅速爆红,实现72.5万点赞,1.6万评论,1.4万转发。

图4“小课蚪”及其 #万物表白大赛#短视频爆红
3.“与数据来”新闻实验室
在大数据时代,“学府路74号”融媒体工作室探索新闻呈现的新媒体形态,顺势而为成立“与数据来”新闻实验室(Data New Lab)。依托“数据新闻可视化创作”课程,创作了一系列的信息长图、H5等交互富媒体作品。
图4 @学府路74号 及 “与数据来”新闻实验室LOGO
二、围绕“四史”学习搞创作
“学府路74号”融媒体工作室在2020年度发力新媒体渠道,在“学习‘四史’践使命,传播青春正能量”方面积极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与成绩。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精神,“学府路74号”工作室组织师生开展系列创作。师生创作的短视频公益公告《铁人精神,新在大庆》,弘扬“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铁人精神”,视频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网络宣传发力增辉。
图5 《万里山海情 数说闽宁扶贫经》长图(部分截图)
师生创作的《万里山海情 数说闽宁扶贫经》数据新闻可视化长图,结合当下热播的扶贫主题电视剧《山海情》,以数据可视化的形式呈现自1996年以来福建、宁夏两地人民的扶贫与脱贫壮举。
三、做好“抗疫”主题创作
为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学府路74号”融媒体工作室积极围绕疫情防控搞创作,形成了一批有网络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的优秀作品。
短视频《疫情侦探福尔摩斯——流调》针对2020年初新冠疫情防控中出现的新举措“流行病学调查”以公益广告的形式,做好面向大众的科普工作。视频内容包括“何为流调”“历史上的流调”“新冠疫情的流调”,从科学性质、发展历史、抗疫功用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向大众科普流行病学调查的抗疫价值,倡导公众消除对防疫部门信息调查的误解与防备抵触情绪,引导公众积极配合流调工作,参与科学防疫,全体同心抗击疫情。公益广告视频被“@新浪科技”“@返朴”“@卤煮疫苗”“@蓝莓医生”等知名互联网大V转发,形成了全网传播的效应。
图6 “@返朴”转发的 《疫情侦探福尔摩斯——流调》
四、“学府路74号”的运营经验与方法
1.“全国视野,全网思维”。“@学府路74号”融合媒体工作室虽然是“小微媒体”,但是在策划运营的第一天起,就没有打算做“校园媒体”“地域媒体”。在工作室运营的全过程中,教师始终提醒所有学员摒弃“校园思维”“黑龙江大学思维”“哈尔滨地域思维”,避免陷入校园的小天地、小情怀不能自拔。要求学生必须忘记自己熟悉的校园环境、文化、场景和人物。
“@学府路74号”玩“真的”!做“真”的社会观察、社会思考、社会选题、社会人物和故事。所有选题都应是“真的”社会选题,这是一条基本的策划红线。禁止学员采访教师是第一条,学员熟悉的环境与人降低了内心恐惧,而真的社会采访和创作首先应该克服的就是“恐惧”与“畏难”。
即使做本埠人物和故事,也应该有“全国视野,全网思维”。这样的人物和故事才能形成全网传播效应,在后续推广中才能传播更广。学员对此有个“抗拒—迟疑—接受—喜欢”的过程,目前,各个团队基本上能够独立的研判、寻找有“全国视野,全网思维”的策划选题。
2.树立高标,科学评价。“全国视野,全网思维”要求在评价上有相应的高标准设计。首先,“@学府路74号”要求每个作品“不是作业”,而是互联网产品,“准媒体级”产品,甚至是精品。坚“作业—作品—产品—精品”的发展思路。
更为重要的,订立《“@学府路74号”认定的核心权威影响力微博》,把@联合国、@人民日报、@人民网、@光明日报、@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报 等具有全球、全国、全网影响力的微博认定为A、B、C类微博。作为指导、引领课程评价的体系。短视频被核心权威影响力微博转评赞会在成绩评价上予以认定。采用“申请—评定”方式形成运营成绩,由学员提交运营的全过程数据和代表作,根据核心权威影响力微博转评赞申请成绩,教师评定成绩。
标准定的高,但不是不可企及。事实表明稍加努力就可以实现,而且可以逐个击破,甚至可以“势如破竹”。实践也表明,工作室创作的优质精品内容,逐渐“出圈”,相继被认定的核心权威影响力微博转发,有的甚至形成了全网传播的良好效应。
图7 认定的核心权威影响力微博
3.项目制运营,扁平团队协作。“学府路74号”融媒体工作室在运营机制上大胆尝试,扎实改革。“课程项目制”是根本,设立“项目负责人制度”“项目安全员制度”,由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申请,形成项目申请与承诺。进而组建“A-Q”17个项目团队,排定工作日历,填写工作日志,实现“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全天候运营。
图8 2020年度“@学府路74号”的工作日历
4.永续改革,与新媒体同行。更为重要的是“@学府路74号”把孵化成熟的短视频创作优秀团队推向社会媒体,赋能、链接更多的社会媒体资源。目前,“@学府路74号”的一部分学员已经与“@共青团中央”合作,联合出品了《团团有话说》街采短视频,围绕当代年轻人、大学生等群体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开展创作,形成了定制化创作,跨平台、全媒体、全网传播的良好效果。“@学府路74号”融媒体工作室积极探讨与传统转型媒体合作,寻求链接媒体资源,打破“采访权”等瓶颈,为传统媒体的转型与发展出力献策。
图9 “@学府路74号&@共青团中央”联合出品的“团团有话说”系列视频
五、加强及改进的工作计划
1.积极推动“课赛一体”。在2021年,“学府路74号”融合媒体工作室,将积极推动“课赛一体”发展。将优质精品推向“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广赛、中国数据新闻大赛、“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等影响力赛事。
2.引入“创客”(Maker)理念。孵化基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技术与方法的成长型“创客”初创团队。实现新闻传播“专业课”与“双创”(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机衔接及一体化培养。
3.瞄准主旋律,探索“主题创作群”模式。2021年,“学府路74号”融媒体工作室将探索“主题创作群”模式。即提出“四史”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街采”、“社会体验”、“最美毕业季”、“竞赛单元”等创作主题。
“学府路74号”融媒体工作室部分作品
(2019年10月至今)
附件1:铁人精神,新在大庆
附件2:革命精神永不灭,红色基因代代传
附件3:你保护大家 我们保护你(长图)
附件4:万里山海情 数说闽宁扶贫经(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