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部门简介 | 师资队伍 | 本科教学 | 学术科研 | 学生工作 | 学院新闻 | 学院映像 | 公示公告
公 告
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2021-10-15
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1-10-08
关于李媛等同志任职的决定 2021-07-21
新闻传播学院科级干部任前公示 2021-06-21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科研>>正文
科研活动:做好“四员” 担当尽责 战“疫”期间稳步推进科研工作开展 ——新闻传播学院线上科研工作侧记
2020-04-29 23:26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新闻传播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上级部门有关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学校社科处等部门的号召,通过线上平台,做好统筹、协调、辅导,稳步推进科研工作开展。学院教师主动作为,发挥科研特长,既当建言献策的“观察员”,又当积极发声的“宣传员”,也当服务社会的“服务员”,科研秘书保证信息通畅,当好科研“信息员”。


一、守土有责,学院教师结合科研方向,全力当好“观察员”,建言献策。


学院教师,积极结合学科优势,做好舆情分析,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做好热点研究。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徐江善作为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新华社领衔记者,曾发现并报道“当代雷锋”郭明义等一批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人物,采写和组织策划的数千篇内参调研报道,推动了党的重要文件制定、国家重大政策法规出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徐江善老师结合自身多年重大调研报告工作经验,结合当下科研方向,担当作为,撰写了《三次公共危机舆论引导推动国家治理路径选择》,文章以2003年非典疫情、2010年山西疫苗事件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为例,从三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舆情烈度及特点、公共卫生危机突发事件舆情烈度演进解析、舆情烈度演进给妥善处置公共危机带来的警示、读懂“危和机”及正确认识两者辩证关系、“后疫情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启迪等5个方面,用万字篇幅,对三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舆论传播进行了总结、解析,对“后疫情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关启迪进行了阐释,文章刊发于核心期刊《青年记者》。



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吴珩副教授、赵红艳教授、李群教授、学院副院长朱志勇副教授,围绕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社会舆情分析和引导、疫情应急管理、社会治理、心理危机干预等,在各建言献策平台,共撰写建议和对策相关论文5篇。


郑亚楠教授在省重点培育智库“数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平台提交了《关于在联防联控中加大守法观念传播的建议》《以防疫为契机,完善省级网上教育》等建议,并与副院长徐中民合作完成了《从黑龙江新冠疫情的辟谣报道看谣言的治理路径》《加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我省10场新闻发布会数据分析及建议》《关于我省复工复产的建议》。此外郑亚楠教授,提交省民革建议三篇,《关于警惕第二波疫情,将十防九控落到实处的建议》《关于改变哈市药店医护用品售卖方式的建议》《正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警示 应改革科研考核评价体系》(注:与哈工大民革支部联合提出,省民革建言选登)。



二、守土尽责,学院师生结合科研优长,全心做好“宣传员”,在各类媒体平台积极发声。


(一)充分利用《奋斗》杂志的奋斗理论圈平台,形成宣传矩阵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学院3名教师、3名学生在《奋斗》杂志的奋斗理论圈平台刊发文章16篇,收到良好反响。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吴珩副教授发表《岁月静好,只因他们负重前行》《抗“疫”战场,成长意味着坚强》《网络授课,为啥想说爱你不容易》《愿山河无恙,青年勇担当》《请善待患者,不能让他们伤身又伤心》6篇文章。





郑亚楠教授发表《大数据助力龙江胜“疫”》《联防联控是一堂生动的全民法治公开课》《打破“病耻”心理的必要性》《“我向书记省长说句话”成为农民“金话筒”》4篇文章。



姜德锋副教授发表《去复工,在抗“疫”中建功》、《赞美白衣战士 别止于微信群》2篇文章。



2017级新闻专业学生宿春萌发表《消弭恐慌的力量》《别样“思政”课,同样“筑梦者”》2篇文章。2017级新闻专业学生具宣治发表《宅在家也要播种希望》、2018级传播专业学生李芯发表《从 “共享员工”看如何转“疫”为机》。



(二)汇聚各级媒体平台合力,增强宣传效果


姜德锋副教授的新媒体作品《古有花木兰 今有护士花》,由黑龙江日报客户端推送,被学习强国平台转载。朱志勇副教授的科研文章《是产品,而非艺术品——也论人工智能与文学艺术》被学习强国平台转载。李连璧副教授的《在逆境中寻求逆袭——疫情时期营销传播业的机会》在《国际品牌观察》刊发。郑亚楠、徐中民两位老师合作的《这30条黑龙江谣言,你我可能都碰到过》,被人民网黑龙江频道、人民网转载。郑亚楠教授在“雷火研究”平台发表《谣言与辟谣:聊一聊疫情与俄罗斯的谣言》《疫情对话:与韩国女孩的交流》2篇文章。



三、守土担责,通过线上讲座,细致做好服务教师科研、服务社会的工作,当好科研“服务员”


(一)青年科研骨干勇于担当,线上讲座分享科研经验


学院积极组织科研骨干分享科研心得、科研经验,线上科研工作不断线。青年科研骨干王威副教授,以“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经验分享”为主题,结合自身2018年申获教育部科研项目《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新闻生产研究》的经验,从选题方法、课题研究价值、学术史梳理、文献资料准备、个人感悟等方面,向全院教师进行了细致、系统地分享。王威老师作为学院青年科研骨干,在科研项目申报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2018年-2019年申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创新项目各1项。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学院教师相互勉励、鼓劲加油,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为科研工作积累了动能。



(二)专家学者主动作为,做好云端讲座分享


郑亚楠教授在疫情期间分别在校内外进行了三场线上讲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雷火明书志愿者团队云上讲座  中共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云上讲座


“疫情报道中的主流媒体:短、快、力”主题讲座


四、守土负责,细心做好沟通、协调,当好科研工作“信息员”


院长抓总,副院长、科研秘书与各学科方向带头人、各系主任以及全院教师形成良好的信息互动,保证各项科研信息通知到、反馈到、落实到。

科研秘书徐思老师结合科研工作的节点,制定提示表格,针对科研工作的重点建立科研专项沟通群,保证信息传达及时,保障信息反馈通道通畅。





科研工作重在日常,抓在经常,需要凝神聚力,战“疫”期间更需要稳步推进。新闻传播学院将继续学习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的精神,坚定战“疫”信心,做好“四员” ,主动担当作为,齐心协力共进,做好本职工作。


新闻传播学院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电话:0415-86608114  邮编:150080